icon 返回所有當前展覽

「超現實中國風之《絲國金城》」——澳門與安特衛普的文化藝術展覽演出交流

超現實中國風之「絲國金城」:一場慾望、科技與文化符碼的思辨之旅

 

絲國金城(Golden City of Seres)誠邀觀眾進入一個重新想像的境域。由全藝社主辦,此展覽及演出的兩年計劃,不僅是東西方、傳統與現代、現實與夢幻的交匯融合,更是一次深入探索在當代處境下,人類情感、科技演化與文化符碼如何相互纏繞的思辨之旅。源於中國澳門與比利時安特衛普之間的文化對話,我們以「超現實中國風」(Surrealistic Chinoiserie)為旗幟,試圖透過當代多元的視角,解構並重塑此一歷史悠久的美學概念,挖掘歷史「絲綢之路」在當代語境下的變形與延伸,並叩問其背後潛藏的慾望本質。

 

拉丁文「Sērēs」,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地理學家、歷史學家對與絲綢相關的國家和民族的稱呼,一般認為指當時中國或中國附近地區,原意是「有關絲的」,一般被認為是中國詞語「繅絲」的音譯。絲國人更可能指買賣絲綢的中間商,譬如在絲綢之路上被希臘人或羅馬人遇到的絲商。古希臘羅馬對絲綢之地的稱謂,喚起了歷史上絲縷相連的記憶;而「金城」則暗喻澳門從歷史港口到今日眩目迷人的「金光大道」之流轉,以及價值轉換後的魅力。兩者結合,預示著一場關於物質、價值與身份認同的超現實對話。

 

此次探索的核心,是視覺藝術家梁子毛的創作。其作品為展覽的重點,深入探討「新型絲綢」的概念——它不僅是一種織物,更是文化傳播與轉化的隱喻。梁氏運用黃銅網、紅銅網、鋼網等非傳統工業媒材,結合塑膠彩,創作出一系列精巧的板上作品,既呼應了絲綢般細膩而堅韌的特質,亦共鳴於現代工業的脈搏。諸如《絲國人 – 鑽石山》、《絲國人 – 金海山》等作中,他重塑了「山水」的意涵;其「鑽石山」不僅是地理的挪移,更成為一種精神符號,啟發了本次演出的核心造型概念。其畫作中的黃金色調與中國畫的山水造型,詰問關於價值、傳承以及我們當代「絲綢之路」的根本結構。其《絲國人 – 瑞蜓圖》系列則進一步推進此對話,將宋徽宗的《瑞鶴圖》中古老的祥瑞符號與無處不在的現代監控科技(無人機/Drone)並置,呈現一種既熟悉又疏離的「新絲路」景觀,為「超現實中國風」注入了強烈的當代性。

 

這份視覺的張力,在合作演出中獲得了更為複雜和內在的、動態的擴展與具象化。由來自北京的鄭杰(Jay Zheng)與澳門的簡穎欣(Tina Kan)共同編導及演出,從中國古典舞傳統(如飄逸的敦煌舞姿)中汲取靈感,並將其與當代芭蕾的線條和表現形式相結合,呼應了梁子毛的媒材探索——將古老的絲線編織成出人意表的新模式。這種身體性的對話,探索了梁子毛作品所突顯的「文化駁口」,為「超現實中國風」尋求一種新的身體語言。

 

在造型及人體彩繪藝術家卓燕琼(Mandy Cheuk)的創意視野下,表演者自身化為流動的畫布。她從梁子毛畫作中的「鑽石山」概念出發,為舞者簡穎欣設計了一款極具未來感的頭套造型。此造型不僅呼應畫作的晶體結構,更令人聯想到「Cyborg」(生化改造人)——半人半機械的存在,象徵著科技對人體的滲透與改造。卓燕琼提出的「人與物的關係」,引導我們深思:當代人與日益精密的科技造物之間,界線何在?這隨即觸發了關於「戀物(fetish)」的聯想。

 

在「超現實中國風」的宏大背景下,從梁子毛對絲綢之路的超現實轉譯,到科技演進對當代生存狀態的深刻介入,我們試圖將演出的情感核心聚焦於慾望的拉扯。這不僅是人對物的迷戀,更可能是一種人與被科技異化之「人」的畸形愛慕。演出將探討這種慾望如何驅動、扭曲並最終可能吞噬個體。當敦煌的意象不再局限於具體形象,而是化為色彩、工筆、神態、信仰、環境與生命的流動;當星辰被理解為時間、空間、科學、連結、哲學、感受、宇宙與情感的宏大視角,兩位舞者將以其身體語彙,在這種宏觀的永恆與燦爛之中,演繹這段關於慾望的悲劇——一種本質上永不滿足、在不斷循環中越演越烈的迷執,我們不禁要問:在這場無盡的追逐中,最終的出路究竟為何?

 

「絲國金城」的聽覺維度由電子樂隊EVADE的音樂編曲及監製蔡振飛(Faye Choi精心打造,以及音樂編配助理羅禱悅(Iris Lo)的長笛演奏,共同編織出既有空靈的東方之美,又不失西方電子音樂敏銳觸覺的音樂景觀。這種融合不僅巧妙地呼應了「超現實中國風」的主題,營造一種沉浸式的氛圍,強化超現實與跨文化的對話,更賦予了梁子毛視覺作品一種靈動的生命力。聲響的引導,配合鄭杰與簡穎欣充滿張力的舞動、卓燕琼的身體彩繪與服裝造型(從「新型絲綢」的肌理質感與澳門「金光大道」的金色光華中汲取靈感),以及精心設計的燈光效果,共同構成了一場集當代視覺藝術、音樂、舞蹈於一體的感官與精神盛宴。

 

此兩年的持續創作項目是藝術合作精神的明證。在策展人郭恬熙(Alice Kok)的引領下(其策展工作常探索跨文化敘事及關係美學),並由比利時藝術總監Dirk Decloedt指導的初期創作工作坊,在探索比利時超現實主義,特別是勒內·馬格利特(René Magritte)的影響,以及激發如何將這些概念與澳門獨特的文化身份相融合方面,扮演了關鍵角色,以及安特衛普統籌方凱君(Florence Fong 的協作執行,「絲國金城」旨在超越單純的文化交流,而成為一次對當代人類處境的深刻反思。

 

「絲國金城」不僅僅是一個展覽或一場演出,它是一種體驗。它是一段穿越重新想像的文化景觀之旅,在此,昔日中國風的華麗歷史在超現實主義的感知下被過濾,而澳門與安特衛普各自獨特又相互關聯的身份,找到了新的表達形式。它邀請觀眾共同參與這場關於慾望、科技、身份與救贖的叩問,思考絲綢作為連結之象徵的持久力量,黃金作為價值符號的多重性,以及當文化與藝術視野交織時所產生的無限可能,並在藝術所構築的超現實圖景中,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

策展人|郭恬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