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

《德晉藝術花園》—蔡國傑個人作品展

 

“把哲學構想成一種概念的生成,把藝術構想成感性的生成,就是置身於流動、佈置和分送的領域”。

——吉爾·德勒茲

 

《半田計畫》是藝術家蔡國傑一個極具想像力的藝術計畫。從2004年在臺北實施的《線性商店》開始,蔡國傑借用土地開發銷售模式,在全世界售賣土地版塊之間的邊界線:一個夾雜在各種“權力空間”、“消費空間”之間的 “邊界線”。《半田計畫》在售賣邊界線的遊戲中,提示的卻是一個嚴肅的概念:權力空間與轄域邊界。

 

何為空間?何為權力空間?上個世紀70年代法國哲學家亨利·列斐伏爾發表《空間的生產》後,學界對空間的認識逐漸從本體論轉向實踐論,認識到在發達資本主義世界,資本借助空間統治了我們生活,這就是 “空間轉向”: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,資本已經不滿足於通過生產商品獲得利潤,空間成為生產物件和再生產物件。在空間生產理論的相同的時代背景下,法國哲學家德勒茲與瓜塔里提出了“空間轄域” 與“解轄域化”理論。

 

“空間轄域” 和“解轄域化”是德勒茲與瓜塔里借助地理學理論提出的美學概念,實際是指人們從現有的慾望空間中逃離的過程(瓜塔里稱之為 解—碼,解—轄域化)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將現在空間理解成各種權力空間和消費空間的組成,這些空間共同在統治著我們的生活、控制著我們的思想,逃離轄域成為擺脫控制的一種必要手段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借助《半田計畫》,蔡國傑在藝術實踐中,發現了現實生活中各種權力空間、消費空間之間存在一條邊界。這個邊界隱藏在各種空間的縫隙與錯位中,這個邊界具有“無主性” 與“差異性”的特點,這些特點使得我們逃離空間統治成為可能。德勒茲將這個“解轄域化”中的重要途徑稱之為“逃逸線”。

 

區別於之前的《半田計畫》,藝術家在這次澳門全藝社的個展《德晉藝術花園》是將澳門德晉藝術花園門前的“一條土地線”售賣後,把不斷再流通的過程記錄下來並展出。《德晉藝術花園》是整個《半田計畫》中的一個全新嘗試,藝術家放棄作品的生產控制,讓作品在自然中流淌,蔓延。只要人類認可交換這樣的形式,這個計畫會隨著時間不斷流通,自我生成,永無止境,具有“遊牧性”:去中心化(解中心)過程中的流動、滋生的美學特點。《德晉藝術花園》中這個流動的線,成為了藝術家抵抗舊有空間統治的結構的決心,在流動、蔓延、遊牧中“解轄域化”。這是一種全新又非常深刻的美學嘗試。

 


石玩玩
2019年8月16日於南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