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文藝復興─戴永寧作品展
圖像立方:圖像X圖像X圖像,可以展開一個圖像的立方。從圖像原本的詮釋、到戴永寧的詮釋、到觀者參與的詮釋,變成一個立體的圖像意義場,一個戴永寧式的語境,道出一個人的文藝復興。
我們都有欣賞世界名作的經驗,當站在ㄧ幅幅巨作面前時,我們彷彿在尋找一些檢測點,來觀測自己對於藝術品的理解和認知程度,甚至是立場。而就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們也常常更進一步體會到,在欣賞的同時看到了自己,這也就像尋找自己一般,在一次次的欣賞中,擴張著自己一個又一個的面向,並在各個面向間,描繪出了自己的人格特質,當不斷反覆的閱讀時,正如經歷著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個性擴張。
藝術史中,文藝復興是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,文藝復興的畫家、藝術家們,創造了一次視覺繪畫的高峰,是一個藝術創造的盛世。而這些藝術家們,經常以特定特殊的項目聞名於世,創作出各個經典的畫面。然而,戴永寧在這個時段的經典畫面裡,重複讀重複畫,並加上自己的心情文字,就像是圖像學中的標圖法-圖文並置的方式。戴永寧畫中的插語把自身特定的心情文句與圖像結合,如作品《皇》中,標示性的寫著esta e a prova que eu tenho uma vez todo-poderoso.(這證明我曾經叱吒風雲),直指這是一個作者自身曾經一登風雲的證明。又如作品《蒙羅》中,H29是蒙羅麗莎真跡背面的證據,而真跡問題一直被質疑著。最具代表性的,還是他在這個自創的時代中,為自己為這個「時代」畫上了一幅自畫像《尼克》,標定出「肖像」紀念碑般的內容意義。
是次展覽,戴永寧就在文藝復興這段藝術過程中,不單是學宗血脈,親炙大師風範,戴永寧也悟出了自已的影射與疊合,更像是再創造一個自我盛世的激情投影和緬懷般的浪漫。
蔡國傑
策展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