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

真實與“真實”—吳敏慧個人作品展

 

柏拉圖在他的模仿論中,第一次談及了藝術的定義,並將藝術理解為是一種模仿,對自然的模仿。藝術家們為達至高度的模仿、擬真,以透視法對三維空間進行偽造。對各種物件造型的理解,科學的人體解剖以對骨骼、肌肉的深入了解,色彩學的認知。如此種種都是為了高度的模仿而做的研究。由擬真開始,藝術家的各種想法得到呈現。由古代的濕壁畫、油彩的發明,攝影成像,已至現代的數碼攝影技術、電腦三維影像模擬處理,無一不是為了擬真的目的。

 

這次展覽更是由模仿展開。「若作品如鏡般複製物件,也可以是藝術嗎?」 敏慧對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。故此,敏慧希望以一種富規則性的,嚴苛,不帶有主觀的表現方式,以忠實複製再現對象。同時在選擇模仿的對象上,藝術家致力選擇生活中最平凡,最容易接觸到的東西,例如蛋、花生,核桃、石頭等。選擇這些物件進行「複製」,目的是不想物件本身帶有象徵含義,引發觀眾的聯想。而藝術品的定義端賴觀眾,藝術創作與欣賞為一個共生過程。當偽造的”真實”與真實的物件並置於觀眾面前,成功地隱藏其中。平凡的物件加劇觀眾在凝視過後發現是藝術品的趣味性。此時「複製品」才被定義為藝術品。

 

旅居德國,攻讀碩士的生活也讓敏慧有更多的時間對面對藝術。長時間專注於藝術創作上,也讓敏慧對創作產生不同的理解。現時敏慧又已轉換了新的生活環境,定居在杭州,新的碰撞可能正在發生當中。

 

策展人
黎小傑